運動處方的要素
李大麟 撰
  當您身體不適就醫時,醫生會參酌您口述的症狀,依據其專業知能的判斷,開立藥物處方,交由護士小姐取藥包裝,並告知您服藥的劑量及時間,以期發揮藥力達復原之效。同樣的,在您想藉由運動訓練改善身體適能時,運動處方的擬定與遵行,便是您獲得健康生理機能的最有效方法。
  由於每個人身體狀況及個人需求的不盡相同,其處方內容與方式也就因人而異,但是,擬定運動處方的原則,對所有的運動愛好者而言,卻都是適用的。以下四項即為構成運動處方的基本要素:

一、運動強度─指的是運動激烈的程度
  為了要適當地控制我們的運動強度,首先必須學會測量每分鐘的心跳數。測量的步驟如下:
1.準備具有秒針的手表或數字型電子表。
2.決定測量脈搏部位,一般是以食指及中指貼於頸動脈,其位置在下顎骨下方靠近喉頭側面的 部位(如圖一)。另外,腕部的橈動脈也是測量脈搏的適當位置,測量時則以食指與中指置於 大拇指側的下方(如圖二)。

3.計算10秒鐘脈搏數,然後將數值乘以6,即為每分鐘之心跳數。測量休息時的心跳數較為容 易,而測量運動中的心跳數就較為困難。但是,根據研究發現,在經過強度相當穩定的運動 之後量取的脈搏數,和真正運動中所測得脈搏數是相同的。由於運動結束後,心跳數會急速 下降,因此,要測得可以代表運動中的心跳數,必須學會熟練應用量取脈搏的技巧才行。
要以運動來提昇心肺適能,運動時心跳數必須被增加到最大心跳數與休息時心跳數之間差距 的60%~80%。這種強度代表著一種安全而合理的範圍,對於大多數要改善心肺機能的運動 者來說最為適用。其公式如下:


預測個人最適當訓練心跳數的公式
220-年齡=每分鐘最大心跳數
每分鐘最大心跳數-休息時每分鐘心跳數=最大最小心跳差
(最大最小心跳差)×60%~80%+休息時每分鐘心跳數
=最適當訓練心跳數
*請記下您最適當的訓練心跳數:ˍˍˍˍˍ次/分

 
 個人每分鐘最大心跳數,一般可以用220減去個人年齡數;而休息時心跳數的獲得,只要保持靜坐幾分鐘,再測量脈搏一分鐘即可。例如一位20歲的人,欲瞭解個人最適當的訓練心跳數,依上述公式結果如下:
年齡:20歲
適當心跳率百分比區間:60%~80%
最大心跳數:220-20=200次   休息時心跳數:72次
訓練時最低心跳數:(200-72)×60%+72=149次/分
訓練時最高心跳數:(200-72)×80%+72=174次/分
適當的訓練心跳數:每分鐘心跳149次~174次
   最大最小心跳差的60%~80%預測法,其優點是考慮到運動者休息時心跳數的個別差異,因此,在預測個人適當訓練心跳數的數據上會比較精準,但計算稍為複雜是唯一缺點。是以,研究人員發展出一種「最大心跳率百分比法」,雖然較不精確,但因為簡單也被許多運動者廣為使用,其公式如下:

 
個人適當訓練心跳數=最大心跳數×心跳率百分比區間60%~80%

二、運動持續時間─指連續運動時間的長短

三、運動頻數─指每星期運動幾天

四、運動項目─指選擇何種運動而言

 

參考資料 http://mx.nthu.edu.tw/~tllee/%B9B%B0%CA%B3B%A4%E8%AA%BA%ADn%AF%C0.htm
文章出自: 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509032007702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ancesyl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